核心提示:孝,是一種美德,更是一種文化。孝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古往今來,在弘揚傳統美德,維系家庭和睦,增強民族團結,構筑和諧社會方面,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、“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”、“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”、“無情未必真豪杰,憐子如何不丈夫。”,這些古訓一次次提醒著世人“孝道”的可貴。這其中,元代郭居敬編錄的《二十四孝圖》從不同角度、不同境遇出發,描述了感動世人的二十四個行孝故事。從本期起,小編為您慢慢道來這24個故事,讓您在閑暇之余感受傳統美德的溫情意,增進愛老敬老的正能量。
十六、聞雷泣墓

原文:
魏王裒,事親至孝。母存日,性怕雷,既卒,殯葬于山林。每遇風雨,聞阿香響震之聲,即奔至墓所,拜跪泣告曰:“裒在此,母親勿懼。”
詩贊:慈母怕聞雷,冰魂宿夜臺。阿香時一震,到墓繞千回。
譯文:
三國末魏國營陵(今山東昌樂)人王裒,侍侯母親極其孝敬。其母在世時,生性怕雷。后來死了,安葬在山林中。每當風雨天氣,聽到空中傳來雷聲,王裒就立即跑到母親墓園,跪拜在墳哭著告慰說:“裒兒在這里陪您,母親不要害怕啊。”